当10多岁的孩子唱起400余年的非遗调 桐乡市锦绣天地蚕桑博览园转 发表于2015-06-18


这不是他们第一次登台表演由非遗项目——“拜香凳”改编而成的节目,但孩子们还是有些兴奋和紧张,在化妆准备的过程中,她们口中还默默试唱着,朴实婉转的曲调十分动听。“这是以前的人为了祈求来年养蚕丰收,我们唱的就是这个内容。”“我听说拜香凳有400多年历史呢”……今年初二的赵佳怡和一同表演的小伙伴们坐在文化馆的舞台边,讨论着各自对拜香凳这项非遗的了解。现场还有不少别的村的文艺团队,有表演三跳的、滚灯的、舞龙的……不少人拿起手机互相留影纪念着,在“文化遗产日”这一天参加表演,大伙儿觉得特别有意义。

就在孩子们精心准备着9点开始的表演时,洲泉石山头村的两位老村民也在舞台上默默准备着,他们一个名叫许文松,今年76岁,另一个名叫顾如芳,今年68岁。

一直以来,“蚕花会”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,过去清明节期间,梧桐、乌镇、崇福、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。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双庙诸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,这里每年蚕花会都人山人海,活动频繁,有摇快船、闹台阁、拜香凳、打拳、龙灯、翘高竿、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。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,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,极具水乡特色。

正因为拜香凳是一个水上的活动,要把它搬到舞台上表演,必须得有些道具模拟船上的场景。顾如芳和许文松就把过去船头的牌匾做成支架搬到了舞台上。“双漾南北映碧波,庆祝节日划龙舟”……这些牌匾都是顾如芳亲手制作的。

十多年前,村里找到他和许文松几个老村民,想让他们恢复拜香凳,并在双庙诸蚕花会上表演。因为自己一直对音乐、文学等感兴趣并有一些研究,顾如芳赶紧找到村上一位80多岁的老人,这位老人就是老底子船上的二胡伴奏。于是,顾如芳请老人演奏拜香调,自己则用笔记下音调,然后翻译成简谱。而许文松小时候是拜香船上表演拜香凳的8个小孩之一,他家里有一只据说有400年历史的拜香凳,于是他们找工匠照着样子做了几个新的拜香凳。有了乐谱、歌词和道具,没有人唱怎么办?许文松让自己的孙子加入了这个团队,再在村上找了7个孩子,于是,一支重现拜香凳的团队就组建完成了。

“现在看到一批又一批新面孔传承着像拜香凳这样的传统民俗,我心里别说有多高兴了!”烈日下,顾如芳跳上跳下准备道具,但他的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容,“幸好当时及时记下了谱子,要不然就失传了,多可惜!”

虽然在当天的展演活动中,孩子们表演的《颂蚕花》并没有拿到一等奖,但这一有着400多年历史的珍贵非遗,还是让更多人知晓了,而孩子们的传承更让我们欣喜:非遗就这样活了起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