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籍桐乡的杭白菊 桐乡市锦绣天地蚕桑博览园转 发表于2015-06-22

    说到浙江桐乡,很多人想到的都是乌镇里的似水年华或是丝绸上的繁花似锦。除此之外,桐乡还有一种地方特产不得不说——“杭白菊”。

   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关剑平教授介绍说,以菊花做茶饮由来已久。杭白菊“色玉白、气清香、味甘醇、花形美”,更是菊花茶中的上品。大多数人对于杭白菊并不陌生,但问及杭白菊的故乡,很多人都会说是杭州。原产桐乡的茶饮白菊为什么改姓“杭”呢?

    上世纪初,桐乡茶饮白菊已远销至南洋各地,名声在外。古代桐乡交通不便,信息闭塞,当时桐乡白菊的出口销售,大都是由中间商代理,随着桐乡白菊声誉日盛,桐乡当地茶商开始担心中间商越过他们直接找白菊茶农收购。于是桐乡茶商便将白菊产地标注为“杭州西湖白菊花”,即今天的杭白菊。

    当时,甚至还有茶庄在产品说明中写道,“本庄不惜巨大工本,在西子湖畔购地数千亩,聘请工匠,精心栽培,所产茶菊,非同一般……”既利用杭州西湖为自己的白菊茶背书代言,又巧妙地忽悠了中间商一把,跑去杭州西湖是找不到地道杭白菊的。

    杭白菊,虽然利用了杭州西湖的名声,却没能动摇桐乡作为杭白菊原产地的地位。桐乡是杭白菊的原产地,其种植历史源远流长。明末清初桐乡著名学者农学家张履祥,在其著作《补农书》中曾写道:“甘菊性甘温,久服最有益,古人春食苗、夏食英、冬食根,有以也。每地棱头种一二株,取其花,可以减茶之半,茶性苦寒与苦菊同泡,有相济之服役期地种之数亩,其利视种豆自信。吾里不种棉花,亦有以此为业者。但采摘费工,及适市贸易,耳目混乱耳。种植甚易,只要向阳脱水而无草,肥粪甚省,黄白两种,白者为胜。”可见,早在300多年以前,桐乡人即以种菊为业,不断积累种菊经验,并将白菊作为商品菊进行栽培。

桐乡杭白菊的祖先,本是我国最早的生长在野外的黄色小菊(园艺史上称其为原始野黄菊)。此菊经自生自长以种繁衍,芽条变异等发展阶段,再经人工种插、嫁接、驯化、诱变,以及远缘杂交等漫长过程,才发展成现在的体态。那些原始野菊的后代(青蒿和黄蒿),至今在桐乡仍遍地可见。

桐乡土地肥沃,气候宜人。根据有机体与外界环境条件统一的学说,杭白菊长期生长在桐乡这样的风土条件下,经过历代人工选优、精培,形成了它独特的品质和特性。其花朵比野菊稍大,比观赏菊略小,花形秀美,花色纯白,观之使人赏心悦目,闻之淡香沁人肺腑,泡茶饮之则味甘而醇郁,是一种食药兼用的优良品种。

桐乡地处江南水乡平原,又是全国蚕桑重点产区,传统农家住房宽敞,晒场广阔,燃料充足,为杭白菊的种植和加工提供了优越的自然和生产条件,再加上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,故桐乡杭白菊自古一枝独秀,盛产不衰。解放前虽因战乱影响,产量很不稳定,但至1949年种植面积仍有14500余亩,年产384吨。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 后,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,杭白菊生产不断发展。据1998年统计,全市杭白菊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,全年总产量达3900多吨。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之首。桐乡在种植杭白菊的同时,还培育出1100余种观赏菊,加之历史积淀形成的菊风菊情,构成了多姿多采的菊文化。为此,1999年5月,桐乡市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“中国杭白菊之乡”。桐乡“凤鸣”牌杭白菊,也在’99中国国际农博会上,被评为“名牌产品”。 

   “杭白菊中品质最佳的是胎菊,是在花朵未全开时第一次采摘所得。”关剑平指出,前两次采摘的杭白菊,经蒸制、烘焙后制成特级杭白菊,品质上乘但珍贵稀有。人们平时在超市可以轻易买到的杭白菊,多是头两次采摘之后采收制成的一、二级杭白菊。虽然品质不及特级杭白菊,但它物美价廉,冲泡饮用可以“散风清热,平肝明目,解毒消炎”,不失为一种健康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