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时,夏天“双抢”时节,农民都非常忙碌,割稻是头等大事。稻子割完后,还要马上打谷、晒干,然后交到镇上的粮管所,卖给国家,俗称“还粮”。
每年五月份左右,农民都会收到一张售粮证,上面清楚写着要交多少斤粮。比如,1994年,我家的售粮证上写着:全年粮食收购任务890公斤,旁边还配上一句话:完成粮食收购任务,是农民应尽的义务。还粮有时间上的规定,所以,农民不能拖延,总是先把粮交掉,才有时间转回头弄田里的活。
从割稻到将稻谷弄干净,要经过很多道工序。那时,还没开始用收割机,都是用镰刀手工收割,非常吃力。割完后,用打稻机将稻子脱粒,运到白场上晒。之后,再将稻谷放到风车里,除去各种杂质,反复几次,才算完事。有的谷子实在太脏,就要用一种编织得很密的农具筛选。
还粮,一般在八月中旬左右。还粮那天,父亲已提早一天借好水泥船,停在屋后小河边。他和母亲将一袋袋稻谷背到船里,放平稳,并带上茶壶、凉帽、铁锹等一应物品。然后,父亲摇船,我和母亲守护粮食,前往镇粮管所还粮。
停在岸边的还粮船总是很多,有时,需要等很长时间才能轮到。正式还粮时,检验员先打开袋子检查,用一根玻璃管子戳进稻谷,取出一把,放在嘴里嚼几下。如果谷子杂质太多,不干净或有些潮,他就会要求将稻谷倒在晒场上曝晒并现场去除杂质。司磅员称量后,父亲还要将稻谷一袋袋地扛到仓库再倒出,母亲也经常帮着扛谷袋。因为我力气小,帮不了忙,只好留守在船里。
还粮并不是件轻松的事,最怕被评不合格。那么热的天,如果被人要求继续将稻谷晒上几个小时,耽误时间不说,人也肯定累得够呛。哪家人遇到这种情况,家里人难免要抱怨几句:“早叫你再搞干净点,你偏以为能过关……”
国家按照收购价向粮农支付粮款,单价在每斤九角多到一元多不等。此外,也有少部分价外加价和议价粮。拿1994年我家交的890公斤公粮来说,最后卖了932元,除去上缴农业税213元,实际到手719元。
如果还粮的时候去得早,而且无需现场返工,母亲便会顺便赶到镇上,买些肉回来。那时,恰好是农忙时节,多数人家根本无暇去镇上买菜,吃的都很简单。还完粮,吃顿肉,也算是犒劳自己了。
交完粮,父亲总是非常开心,回来的路上,脸上笑眯眯的——交粮任务完成,剩下的粮食,就是自己的了。正如那时流行的一句话:交够国家的,留足集体的,剩下都是自己的。
农民年复一年,种田还粮,为生活忙碌着。2004年,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,我的老家取消了粮食收购任务,当地人从此不用再还粮。2006年1月1日起,农业税被废止,中国延续了数千年“交皇粮”的历史终于结束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