剥棉兜 桐乡市锦绣天地蚕桑博览园转 发表于2015-10-09

    桐乡被誉为“丝绸之府”,养蚕是支柱产业,农村几乎家家户户养蚕。蚕茧采摘后,除大部分出售外,农民一般会将迟些采摘的蚕茧留一些剥棉兜。桐乡人结婚,由蚕丝制成的丝棉被(土话叫“棉兜絮被头”)必不可少,父母都会提早为小辈积累棉兜。所以,每当养蚕季过后,在乡村人家的廊屋下,农妇端坐在一起剥棉兜的场景,是很常见的。

会剥棉兜的,一般是上了年纪的妇女。先将蚕茧倒到镬子里,加满水,放入碱,用猛火烧个把钟头,焖一定时间,然后捞出,用冷水冲透,放进装满冷水的桶里。焖的时间比较难掌握,时间过长,白色的茧子容易变黄,剥出的棉兜就不好看了。剥棉兜所需的家什十分简单,一只塑料桶,上面放一只装满水的大脚桶,脚桶上架一块长方形木板,板上装一个半圆形的环。

我的奶奶是远近闻名的剥棉兜好手,如今即使已八十高龄,依然有不少农户请她去剥棉兜。我仔细观察过,奶奶剥棉兜的整个过程是这样的:先用左手扯下一个煮熟的茧子放入水中,找到能明显看到蚕蛹头的那端,用右手的姆指和食指将这头轻轻上下撑开,左手的姆指和食指马上横着拉扯,两手同时用力,茧子就这样被拉开扯大了,而蚕蛹便掉落水中,然后把这张小网套在左手上,同时将残留在茧子上的污质摘掉。这样,连剥4个茧子套在手上,再把这张变厚的小网扯大,翻过来,挂到环上,挂的时候要用力拉扯,使之均匀,避免出现厚薄。观察环两边的大网上是否还有污质,有的话就用手扯掉。就这样,连挂4张大网,再取下将水挤干,弄成一团,这一个棉兜就算剥好了。

剥棉兜这活看似简单,其实不易。再者,常常一坐就是一天,身体不好的人撑不住。像我奶奶这样的好手,一天能剥十来斤茧子。

剥好棉兜,废水倒掉,但留在水底的蚕蛹却是好东西。桐乡人把蚕蛹称作“蚕泥”,喜欢吃的人,往往会把蚕泥捞起,挑选出新鲜饱满的,放到锅里用油一炒,洒上葱或韭菜,滋味很好,是下酒好菜。而且蚕蛹蛋白质含量高,是体弱、病后、老人及产妇产后的高级营养补品。

此外,蚕茧浑身都是宝,难怪都把蚕称作“蚕宝宝”,它一生都在为人类谋幸福。吃的是“草”(桑叶),挤出的是“奶”(蚕丝),让我想到了那句诗:春蚕到死丝方尽。